1. 試著冥想
對我來說,這意味著在印度農村10天密集而安靜的冥想。不過你沒必要跑到世界的另一邊來獲得同樣的效果,只需要空出一塊安靜的冥想地,在那里傾聽自己的心聲。當你的心靈不再恐慌或淹沒在其他人的想法之中,會告訴你什么呢?
暫時讓自己遠離外部刺激,以及那些你應該成為誰、你應該做什么的想法,這能讓你把握自己的價值觀,掌握你生活的前進方向。
2. 關注你的身體反應
在閱讀那份邀請郵件時,我立刻開始理智地思考整件事情。但接著我后退了一步,開始關注我身體的感覺,這是我從冥想中得到的經驗。隨后我發(fā)現,我的頭腦很混亂,但是我的身體已經給出了清楚的答案。
當我考慮接受邀請時,身體的所有肌肉都緊張了起來。但當我拒絕時,我感覺到身體都放松了下來。停下來聽聽身體的反應,我們就能知道潛意識里的直覺對生活怎么看。
3. 考慮最佳情況
我們通常會在決策前考慮最差的情況。不過這種思考方式很容易失控:“我應該接受這份工作,因為別的公司可能不會要我,那樣我的簡歷就會有段巨大的空白期。我再也找不到工作,只能住在河邊的面包里。于是我也找不到對象,只能與一群貓和雞做伴,最后孤獨死去。”噢,別瞎想了!
與其深陷于這些臆想的災難中,我選擇設想最好的情況,據此做出選擇。這讓我在決策時得以排除那些消極可怕的疑慮。我沒有考慮上文說的住在面包車里的情況,而是仔細思量是否應當接受邀請:“如果這個機遇能夠到來,其他機遇也一樣。我的重點是堅持自己的目標。”
我仍然在尋找自己的目標,但我知道這個選項并非我想要的。
4. 不要詢問直接的建議
相反,我會問一些親友,他們碰到某些情況會怎么做,而不是如果他們是我會怎么做。這之間有重要的差別:我求教的是決策思路,而不是決策本身。到最后,我需要自己下決定,因為要承擔后果的是我。
5. 培養(yǎng)“富足心態(tài)”
我們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,現有的工作、資源、金錢、時間和空間永遠還不夠。與其陷入這種匱乏的心態(tài),告訴自己:“如果我能像抓住這次機遇一樣,努力工作把握下次機遇,我就一定會成功!甭牭搅藛?一定會成功。眼下的機遇只有一個,以后還會有幾十個等著你。
6. 分析你的語調
當我的大腦讓我接受獎學金時,我聽到的是無力的辯護。當我傾聽讓我拒絕的聲音時,我聽到的是真誠的信念。在做出決定時,聽聽你的想法的質量——有時候它和內容一樣重要。
7. 不要害怕錯過
啊,害怕錯過是我們這一代的流行病。追求各種事情,“害怕錯過”,就像你沒病還要吃藥一樣。
生活只會前進,不會后退。即便我們錯過了,感到后悔,也必須繼續(xù)走下去。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后悔,就做到所有的一切。后悔是生活的一部分,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。決定我們每天想花時間干什么,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藝術。
8. 問自己:“這是我的出口嗎?”
一個朋友如此形容:“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,你前面那輛車在下一個出口出了高速公路,是否就意味著你也得在那個出口出去?”當然不是。你有自己的目的地,你需要清楚它在哪里——或至少,它不在哪里。
9. 擁抱你的恐懼
有時你必須確定你害怕什么,然后向那個方向前進。在我這個情況里,接受邀請很保險,短期來看是很容易做出的選擇。拒絕一件我想要但是理由不正確的事情,需要冒更大的風險。但我確信其中蘊含著真正的機遇。